你知道“中华民族”,
但你知道这个词是哪来的吗?
其实这个词出自一个男人之口,
他说:“‘中华’之名词,
不仅非一地域之国名,
亦且非一血统之种名,
乃为一文化族名……以此类推,
华之所以为华,以文化言,
不以血统言,可决知也。”
你知道“中华民族”,
但你知道这个词是哪来的吗?
其实这个词出自一个男人之口,
他说:“‘中华’之名词,
不仅非一地域之国名,
亦且非一血统之种名,
乃为一文化族名……以此类推,
华之所以为华,以文化言,
不以血统言,可决知也。”
当时正值清末民初,
人民离心,社会动荡,
该词一问世,立即成为,
中国强大的文化精神向心力,
直到今天,都影响着,
华夏大地上的56个民族。
而提出“中华民族”这四个字的人,
却是一个历经四朝而不倒,
被骂为汉奸、走狗的投机者!
他处事圆滑,人脉强大,
和汪精卫、齐白石是同学,
和梁启超、黄兴是好朋友,
他还怂恿过袁世凯登基,
助孙中山度过劫难,
预言毛泽东能得天下,
他也是全中国,
背负骂名最重,遭受误解最深的人!
周恩来直到临死前,
才终于说出他的秘密……
他,就是杨度
杨度跟很多人一样是个草根,
出身不好,家境不好,命运还悲惨,
他才10岁,
务农为生的父亲就撒手人寰了,
家里穷到一贫如洗,
更别提什么继承遗产。
但人生总有意外,他因祸得福,
父亲的死竟改变了他的未来。
他的伯父早年参加湘军,
战功卓著,升为总兵管辖两镇,
古代讲究过继,
于是他被接到伯父家教导。
伯父家条件好,吃喝不愁,
还请老师教他读书,
当初的农村娃一点点蜕变。
他不甘心再沦为平庸,
16岁那年,就立下远大志向:
要做度量天下之人,
经略天下,建立不世之功!
少年意气风发,势不可挡,
17岁,考中秀才,
18岁,又高中举人,
要知道很多人考了一辈子,
可能还只是个童生。
既是人中龙凤,自然不会就此止步,
他将科举作为晋身之阶,
向着仕途迈进,赴京参加会试,
可当时的他,已觉八股文僵化,
不愿再做呆板的酸腐儒生了。
心思不在,自然连连落榜,
失魂落魄的他又不知别的报国之道,
只好复读再战,为此,
他专门拜了个高人为师:王闿运。
没想到,他又一次因祸得福!
王闿运是一代大儒,有三门绝学,
第一功名之学,
学了这,考个全国第一第二没问题;
第二诗文之学,
曾是木匠的齐白石就出自他门下;
而第三,帝王之术,
即是审时度势,物色非常之人,
建立非常之功勋,辅明主成霸业。
帝王之术是王闿运最高深的学问,
但从不传人,因为没人能入他眼,
直到杨度出现。
王闿运见他聪明绝伦,
竟将帝王之术全部倾心传授。
而甲午战败的噩耗,
更让他坚信,在这乱世中,
做就要做个能镇守庙堂,号令江湖,
有能力改变国家命运的帝王师!
忧国忧民的他,
痛斥清政府无能,跟着梁启超、
袁世凯、徐世昌等人一起公车上书。
他很好奇日本这弹丸之地,
为何能打败泱泱中华,
于是自费跑到日本开阔眼界,
跟他同去的都不得了,
如:汪精卫、胡汉民、孙中山……
而在日本,黄兴又成了他同学。
留日期间,忧心祖国的他,
写下不少批评清朝的文章,
笔锋犀利,大受欢迎,
没想到还惊动了晚清名臣张之洞。
他刚回国,就被张之洞直接定下罪名:
“你为何要在日本写文章鼓吹骚动,
反对朝廷,你可知罪?”
他却冷静地回答:
“如今国家贫弱不堪,
我向朝廷献言献策,力倡变法,
是希望让国家能够富强,百姓能够安居。”
张之洞阅人无数,听完他的话,
竟亲自出面推荐他参加特科考试。
果然张之洞眼光毒辣,
第二年,他就成功夺得特科第二名,
踏入仕途指日可待。
而第一名叫梁士怡,
梁是梁启超的梁,
怡是康祖怡(康有为)的怡,
这俩人都是慈禧的心头恨啊,
慈禧震怒:
“梁头康尾”做状元还得了?
全都给我除名、通缉!”
于是他也被一并牵连通缉,
只好仓皇逃回日本,
谁能料到,他居然再次因祸得福,
结识了一大批影响时代的大牛人!
为救国,他进入日本法政大学,
特地研究起各国的宪政,
班上有个叫汪兆铭的同学,
跟他一样有着炙热的报国心,
后来,为证明自己如精卫填海般的决心,
汪兆铭改名为汪精卫。
还有个同学,每逢休假日,
都要跑到他家蹭饭,这人名叫蔡锷,
就是后来发动护国战争,
把袁世凯从皇帝之位踹下去的那位。
他还偶遇梁启超,
两人成为至交好友。
梁启超写了个《少年中国说》,
于是他也写了首著名的《湖南少年歌》:
若道中华国果亡,除非湖南人尽死!
他的这句话曾激烈了,
毛泽东在内的无数湘籍热血青年的心。
而他创造的爱国诗歌《黄河》,
由沈心工谱曲,成为清末学堂,
必唱的一首爱国歌曲,
到了20世纪末,
这首歌仍意义重大,被中国音乐界,
评选为“二十世纪经典歌曲”第一名,
列李叔同《送别》之前,
可见他写词的功力一流。
那时的留学圈子可不一般,
能出国的都是精英中的精英,
而待人公正,忧心国事的他,
让别的留学生都心服口服。
1905年,
他被选为留日学生总会干事长,
刚上任,他就带头请愿,
要求废除中美粤汉铁路借款续约,
收回路权自办,不久后,
粤汉铁路竟真的被他收回。
他的名气越来越响,
甚至连孙中山都三顾茅庐。
孙中山想他辅佐,
但他却主张君主立宪制,他认为:
“民智未开,贸然民主共和,
恐将民心不稳,军阀割据,
造成外强入侵,有亡国之虞,
唯有君主立宪,才是首要。”
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他的担忧不无道理,
两人辩论数次,畅所欲言,
虽然最后谁都没说服谁,
但他坦荡地向孙中山承诺:
“吾主君主立宪,
吾事成,愿先生助我;
先生号召民族革命,先生成,
度当尽弃其主张,以助先生。”
孙中山对他的广阔胸襟深为佩服,
而他将黄兴介绍给了孙中山,
后来黄兴成为孙中山第一知交,
也是民国创建人之一。
1907年,伯父病逝,
32岁的他回到国内,
这次归来,他终于可以一展宏图!
当时正值清朝立宪运动,
而他的君宪理论与梁启超不相上下,
经张之洞和袁世凯联名保荐,
他写下清廷立宪的重要文件,
成为清国宪政第一人,
并谋得皇族内阁统计局局长一职。
而当他见到袁世凯时,他兴奋无比,
袁世凯具有非凡的英雄气概,
以及常人难及的能力。
一年后,慈禧和光绪去世,
清政府摇摇欲坠,而袁世凯,
被怀疑与“戊戌变法”的告密有关,
解除所有职位,赋闲在家。
一朝得势万人捧,一夕落魄众人唾,
当袁世凯惨淡返乡时,
那些之前拼命巴结他的同僚,
没有一个敢来送行。
唯独杨度,他不计安危,
冒死不写杀袁世凯的诏书,
还毫不避讳地跑到车站送行。
当年袁世凯的举荐之恩,
他竟从未忘怀,愿以身家性命相报!
之后,他为袁世凯出谋划策,
利用自己的人脉,
成功帮助其夺回大权,
并逼宫清朝皇帝退位,
完成南北和谈,将袁世凯,
一步步扶上民国大总统的宝座!
很多人说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,
其实不然,在当时各方实力对比下,
唯有袁世凯能做到推翻清朝廷。
他的纵横之策、帝王之学成功了,
袁世凯亲赐“旷代逸才”的匾额给他。
然而他胸中的野心却越烧越盛,
居然决定让袁世凯做皇帝!
他从大局出发,认为:
“多数人民素养太低,
不知共和为何物,
亦不知所谓法律以及自由、
平等诸说为何义。”
想改变混乱的政治局面,
走“君宪”制是唯一的救国之路。
袁世凯也有做皇帝的野心,
一听高兴极了,不顾一切向前冲,
民国5年,在他的支持下,
袁世凯果然登基做了皇帝。
这事激起全国民愤,
护国反袁运动掀起,短短81天后,
袁世凯就身败名裂,
不得不宣布退位,
临死前,袁世凯痛呼:
“杨度误我!”
而袁世凯即使死后,
仍然被全国人骂死,
大家都恨不得把他扒出来挫骨扬灰,
唯独杨度,他仍然前往吊唁,
并写下一幅名垂千古的挽联:
共和误民国,民国误共和?
百世而后,再平是狱;
君宪负明公,明公负君宪,
九泉之下,三复斯言。
他想开创一个伟大的时代,
但他败了,一切都回不去了……
而当“惩办通缉帝制首令”颁布时,
他名列第一,大家都说他是罪魁祸首,
老师骂他,好友梁启超也骂他,
全国人民都指着他的鼻子骂下贱。
世情翻覆、人情冷暖,
如此重挫令他举目彷徨,
他不愿再离开祖国逃避责任,
便遁入空门,潜心研习佛学,
并表示“愿赴法庭躬受审判”,
后来,张勋复辟帝制邀请他时,
他果断冷冷地拒绝了。
1918年,安安稳稳念经的他,
突然被特赦允许返京,
孙中山找到他当助手,
这次他答应了,孙中山感叹:
杨度可人,能履行政治家诺言。
之后,他帮助孙中山躲过炮轰劫难,
跟随孙中山走上民主革命道路,
可好景不长,孙中山逝世,
他再次没了用武之地。
他其实一直都把钱财看得很淡,
多次出资帮助革命同志,
后来为搭救朋友李大钊,
他毫不犹豫地拿出全部积蓄,
并把自己在北京的住宅卖了,
可惜李大钊还是被残忍杀害。
几年后,
为救济李大钊及同案烈士们的遗属,
他又把自己在青岛的楼卖了。
失去全部家当的他,
不得不投入杜月笙门下,
靠杜月笙的救济,以及卖画度日。
可他等不到了再次翻身的机会,
1931年9月17日,
他因严重的肺病、胃病在上海去世!
而就在他死后第二天,
9.18事变爆发,
他心心念念,牵挂一生的祖国,
迎来了史上最猛烈的暴风雨……
回望他一生,
他无疑是失败的,
清政府骂他,袁世凯骂他,
国民党骂他,好朋友也骂他,
后来文革又被骂为汉奸,
他身上背负着最重的骂名!
可1975年,周恩来离世前,
却突然叮嘱修订《辞海》的人,
如果编写到杨度词条,
请务必在后面加上中共秘密党员一称,
人们这才知道,
杨度背负着最深的误解!
他在白色恐怖最恐怖的时候,
坚定地加入了共产党,
有人说,他似乎能预料到,
未来中国哪支力量可以走到最后。
你无法想象,
当年家财散尽的他,
是如何以卖画为生,
伺机为共产党收集情报的,
但可以肯定,他提供的情报,
对新中国有着无价的贡献。
他还加入“中国互济会”等,
各种慈善组织,不停地捐款,
营救了不少遭政治迫害的受难者、
以及中共领导者的家人们。
只是后来的各种运动,
将他的这些功绩全部被埋没了。
他的一生身份不断变换,
很多人说他:处世圆滑,
是走狗、汉奸、投机者,
但他的每一次“变”,
都是为了更好地救自己的国家!
他是人脉王,
友善,温润,慷慨,仗义,
永不放弃自己的态度,
用人脉实现了自己的救国之路;
他是血性的中华儿女,
即使被历史的车轮碾压,
只要扶正中国未来的方向盘,
即使逆时代潮流而行,那又何妨!
如此特立独行,如此睥睨众生!
如今100年过去了,
当初他为之奋斗的国家,
已是和平盛世,
今天我们再看杨度,
似乎总能看到当年那个热血少年,
在日本东京与孙中山激辩,
他眼神笃定,内心坚毅,
脸上写着的,满是对祖国的爱。
他一直在变,却从未有变!
2018年9月17日,
杨度逝世87周年,祭!